免费咨询热线
13652478534光学级 PEI 以其优异的光学透明度、高强度和耐高温性能,在精密光学器件、显示面板等领域应用广泛。但注塑成型过程中,气泡和雾度问题会严重影响产品的光学质量与使用性能。以下从多方面阐述避免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。
气体残留:模具排气不畅,型腔内的空气无法及时排出,被包裹在熔体中形成气泡;原料干燥不充分,水分在高温下蒸发成水蒸气,混入熔体产生气泡;此外,注塑速度过快,熔体快速填充模具,也易将空气卷入。
熔体降解:光学级 PEI 加工温度高,若料筒温度设置不当或物料在料筒内停留时间过长,熔体可能发生热分解,产生气体导致气泡出现。
优化模具排气设计:合理设计模具排气槽,将排气槽深度控制在 0.02 - 0.03mm,宽度为 5 - 8mm,确保气体能够顺畅排出。在模具型腔的角落、分型面等易积聚气体的部位,增设排气针或使用透气钢材料,增强排气效果。此外,在模具装配时,保证分型面的平整度和贴合度,防止气体泄漏受阻。
严格原料干燥处理:采用高效的除湿干燥设备,将光学级 PEI 原料在 150 - 160°C 下干燥 6 - 8 小时,使含水率降低至 0.02% 以下。在注塑机料斗处安装干燥料斗,持续对原料进行干燥,避免原料在输送过程中重新吸湿。同时,定期检测原料含水率,确保干燥效果达标。
精准控制注塑工艺参数:采用分段注塑速度,在熔体填充模具初期,以较低速度(10 - 20mm/s)填充,使空气有足够时间排出;随着模具型腔逐渐填充,适当提高注塑速度(30 - 50mm/s),保证熔体快速充满模具。合理设置注塑压力,一般为 100 - 300MPa,压力过高易导致熔体过度压缩气体,压力过低则无法有效填充模具。此外,控制保压压力和时间,保压压力为注塑压力的 60% - 80%,保压时间根据产品壁厚而定,壁厚每增加 1mm,保压时间增加 1 - 2s 。
优化料筒温度管理:严格控制料筒各段温度,料筒前段温度保持在 350 - 365°C,中段 340 - 355°C,后段 330 - 345°C。使用高精度温控系统,确保温度波动范围在 ±3°C 以内。定期清理料筒,防止物料残留导致局部过热,同时根据生产效率合理控制物料在料筒内的停留时间,避免熔体长时间受热分解。
结晶与取向:光学级 PEI 在注塑过程中,若冷却速度不均匀或熔体流动取向不一致,会导致制品内部产生不同程度的结晶和分子取向,影响光线的透过,从而增加雾度。
杂质与污染:原料中混入杂质、模具表面不清洁或设备部件磨损产生的碎屑等,都会散射光线,使制品雾度升高。
后处理不当:注塑成型后的制品在冷却和存放过程中,若受到高温、高湿环境影响,或处理不当,也可能导致雾度增加。
控制冷却与结晶过程:优化模具冷却系统,采用均匀冷却方式,可通过设置对称式冷却水道、控制冷却水流速(一般 0.5 - 1m/s)和温度(20 - 30°C),使制品均匀冷却,减少内部温差。降低冷却速度,延长冷却时间,抑制 PEI 的结晶过程,避免因结晶不均匀导致雾度升高。例如,对于薄壁制品,可适当提高模具温度至 120 - 130°C,减缓冷却速度。
确保原料与设备清洁:严格筛选原料供应商,确保原料质量,避免杂质混入。在原料储存和输送过程中,采用密封容器和管道,防止灰尘等污染。定期清理模具,使用专用的模具清洁剂和抛光工具,保持模具表面光洁度。对注塑机料筒、螺杆等部件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,防止磨损产生的碎屑污染原料。
优化注塑工艺参数:调整注塑速度和压力,避免熔体过度剪切和流动不均,减少分子取向差异。适当降低注塑速度,使熔体在模具内平稳流动,有助于减少雾度。同时,合理控制保压压力和时间,保证制品内部密度均匀,避免因密度差异导致光线散射。
规范后处理流程:注塑成型后的制品应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后处理。将制品放置在温度为 120 - 130°C 的干燥环境中,退火处理 2 - 3 小时,消除内部应力,稳定分子结构。储存时,将制品放置在阴凉、干燥、避光的环境中,使用防潮、防尘的包装材料,如透明塑料薄膜、真空包装袋等,防止制品在存放过程中雾度增加。
版权所有©东莞市伟才塑胶原料有限公司.保留一切权利. 备案号:粤ICP备202104692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