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营产品:PA尼龙,POM聚甲醛,PC塑料,ABS塑料,LCP液晶聚合物,PC/ABS及特种工程塑料!

新闻动态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新闻动态

PA66 1300G旭化成

发布日期:2025-10-27 17:23:54浏览次数:20

一、材料本质:高玻纤增强的改性逻辑与技术定位

旭化成 PA66 1300G 隶属于其核心工程塑料系列,是一款以 30%-33% 玻璃纤维增强的聚酰胺 66 改性材料。其技术核心在于通过 “树脂基体 + 玻纤骨架” 的复合结构设计,解决纯 PA66 刚性不足、尺寸稳定性差的固有短板,同时依托旭化成专利的玻纤分散技术,实现力学性能与加工性能的协同平衡,成为汽车、机械、电子等领域结构承载部件的优选材料。

从改性机理来看,1300G 的性能提升路径清晰:30% 以上的玻璃纤维在树脂基体中形成三维刚性支撑网络,通过界面结合力传递载荷,使材料拉伸强度、弯曲模量较纯 PA66 提升 2 倍以上;同时,玻纤的低收缩特性有效抑制 PA66 吸湿后的尺寸变形,成型收缩率从纯树脂的 1.5%-2.5% 降至 0.4%-0.9%。这种 “增强与稳形双效合一” 的设计,精准匹配了高端制造对 “高强度 + 高精度” 的双重需求。

二、核心性能:数据驱动的结构适配优势

(一)玻纤增强的极致力学性能

1300G 的力学性能以 “高强度、高刚性” 为核心标签。干态环境下,其拉伸强度可达 186MPa(ASTM D-638),较纯 PA66 提升 165%;弯曲强度突破 289MPa(ASTM D-790),弯曲模量高达 9.3GPa,即便在吸湿后(湿态),仍能保持 216MPa 弯曲强度与 6.3GPa 弯曲模量的高水平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在干态为 127J/m、湿态达 147J/m(ASTM D-256),在高增强材料中实现了刚性与韧性的平衡,避免 “增刚必脆” 的行业痛点。

(二)宽温域稳定的耐热与尺寸特性

耐热性是 1300G 适配高温工况的关键优势:1.82MPa 载荷下热变形温度达 250℃,0.46MPa 条件下更是升至 260℃(ASTM D-648),远超普通 PA66 的 180℃水平,可在发动机舱等 150℃以上高温环境中长期稳定工作。尺寸稳定性方面,其线性膨胀系数仅为 3×10⁻⁵/K(ASTM D-696),配合 0.4%-0.9% 的低成型收缩率,使制品在温度波动与潮湿环境中仍能维持 ±0.03mm 的尺寸公差,满足精密装配需求。

(三)耐磨与物理性能的实用适配

1300G 的耐磨性能显著优于普通工程塑料:湿态环境下磨耗率仅为 15×10⁻⁶kg/1000 次(ASTM D-1044),适用于齿轮、轴承等传动部件。物理性能上,其干态比重为 1.39(ASTM D-792),虽高于纯 PA66,但较金属材料轻 50% 以上,实现 “轻量化 + 高强度” 的设计平衡;氧指数达 23%(ASTM D-2863),阻燃等级为 UL94 HB 级,满足基础防火需求。

F@6X9DAY@801A0((`W@GIS7.png

三、应用场景:性能与需求的精准匹配

(一)汽车工业:高温高压的结构核心

汽车领域是 1300G 的主力应用场景,尤其适配动力系统与结构部件。发动机舱内的散热器水箱、进气歧管支架等部件,依托 260℃热变形温度与耐油性,在高温油污环境中使用寿命较普通 PA66 延长 4 倍以上;变速杆、转向系统连接件则利用 186MPa 的拉伸强度与低收缩率,承受换挡与转向的机械应力,减少装配间隙引发的异响。车身结构件如后视镜支架、座椅骨架,通过轻量化特性降低整车重量,同时以高刚性保障行驶稳定性。

(二)机械制造:承载与传动的双重保障

在机械领域,1300G 的高强度与耐磨性得到充分发挥。微型电动机的端盖与转子支架采用该材料后,凭借 9.3GPa 弯曲模量与耐热性,在高速运转中保持结构不变形,降低振动噪音;齿轮、轴承座等传动部件则依托低磨耗率,使 1000 小时运行损耗量减少 60%,延长设备维护周期。自动化设备的机械臂连接件,更通过强度与尺寸稳定性的组合,实现精准定位与重复运动的可靠性。

(三)电子电气:结构支撑与绝缘适配

电子电气领域中,1300G 主要服务于结构支撑部件。大型变压器的线圈骨架利用其 250℃热变形温度与绝缘性,在高温运行中实现有效支撑与电流阻隔;精密连接器的外壳则借助 0.4%-0.9% 的低收缩率,确保针脚与接口的精准对接,减少信号传输损耗。此外,电气设备的散热风扇框架通过高刚性与轻量化设计,提升散热效率的同时降低电机负载。

四、加工与管控:性能最大化的关键环节

(一)精密成型的工艺参数优化

1300G 的加工需兼顾玻纤保护与熔体均匀性。注塑成型时,料筒温度应分段控制:后段 260-275℃、中段 270-285℃、前段 275-290℃,喷嘴温度维持在 270-285℃,避免超过 300℃导致树脂降解。模具温度建议设定为 80-120℃,高模温可提升结晶度与表面质量,但需匹配更长冷却时间;注射压力采用 50-100MPa,螺杆转速控制在 50-100rpm,防止玻纤过度剪切断裂影响增强效果。

(二)原料预处理与品质管控

吸湿管控是加工前的核心环节:1300G 湿态吸湿率达 1.7%,必须采用除湿干燥机在 80-90℃下干燥 4-6 小时,确保含水率≤0.15%,否则易产生表面银纹与内部气泡。干燥后原料需立即使用,暴露空气超过 30 分钟需重新干燥;剩余料应密封防潮储存,避免二次吸湿。成型后制品建议在 90-120℃下退火 2-4 小时,消除内应力,进一步提升尺寸稳定性;对韧性要求较高的部件,可进行调湿处理,使湿态冲击强度从 127J/m 提升至 147J/m。


版权所有©东莞市伟才塑胶原料有限公司.保留一切权利.  备案号:粤ICP备2021046921号

136524785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