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营产品:PA尼龙,POM聚甲醛,PC塑料,ABS塑料,LCP液晶聚合物,PC/ABS及特种工程塑料!

新闻动态
您的位置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新闻动态

电镀级ABS注塑成型必看:如何避免镀层起泡脱落?5大解决方案

发布日期:2025-08-14 11:34:32浏览次数:3

电镀级 ABS 注塑成型必看:如何避免镀层起泡脱落?5 大解决方案

在电镀级 ABS 制品的生产过程中,镀层起泡脱落是令众多企业头疼的常见问题。这一问题不仅会导致产品外观缺陷、性能下降,还会大幅增加生产成本、降低生产效率。镀层起泡脱落看似是电镀环节的问题,实则与 ABS 注塑成型过程密切相关。本文将深入分析问题根源,并提供 5 大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,帮助企业有效避免镀层起泡脱落问题。

一、问题根源剖析

镀层起泡脱落的本质是镀层与 ABS 基材之间的结合力不足,在外界因素或内部应力作用下出现分离。而结合力不足的原因可追溯至注塑成型阶段的多个环节:

  • 原料质量缺陷:ABS 原料中橡胶相分布不均、杂质含量过高、分子量波动过大等,都会影响镀层附着效果。

  • 注塑工艺不当:熔胶温度、注塑压力、保压时间等参数设置不合理,易导致制品内部产生应力集中、气泡、缩痕等缺陷。

  • 模具设计缺陷:模具浇口位置不当、流道设计不合理、排气不畅等,会造成熔体填充不均,形成局部应力或气泡。

  • 制品表面污染:注塑过程中脱模剂使用过多、制品表面残留油污或水分等,会阻碍镀层与基材的结合。

  • 后处理不到位:注塑后的制品未进行充分的应力释放,内部残留应力在电镀后易引发镀层脱落。


    4 (34).png

    二、5 大解决方案

    (一)严格把控原料质量

    选择专为电镀工艺设计的高纯度电镀级 ABS 原料,这类原料具有更均匀的橡胶相分布和更稳定的分子量。在采购时,需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料的各项性能指标报告,重点关注橡胶含量、粒径分布、挥发物含量等参数。同时,要对入库原料进行抽样检测,通过熔融指数测试、冲击强度测试等手段确保原料质量合格。

    在原料储存和处理过程中,要注意防潮、防尘。ABS 原料吸湿性较强,储存环境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50% - 60%,且需密封保存。在注塑前,必须对原料进行充分干燥,干燥温度一般为 80 - 90℃,干燥时间 4 - 6 小时,以避免制品内部产生气泡。

    (二)优化注塑工艺参数

    熔胶温度是影响 ABS 熔体流动性和制品质量的关键参数。温度过低,熔体流动性差,易导致填充不足和内应力增大;温度过高,会使 ABS 发生分解,影响镀层附着性能。对于电镀级 ABS,熔胶温度通常控制在 220 - 250℃,具体温度需根据制品结构和原料型号进行调整。

    注塑压力和保压压力应根据制品的厚度、复杂度等因素合理设置。注塑压力不足,会导致填充不充分;压力过高,则会增加制品内应力。一般情况下,注塑压力控制在 60 - 100MPa,保压压力为注塑压力的 50% - 70%。保压时间也需适当控制,过长会使制品内应力增大,过短则易产生缩痕。

    模具温度对制品的结晶度、内应力和表面质量有重要影响。对于电镀级 ABS 制品,模具温度通常控制在 50 - 80℃。适当提高模具温度,可减少制品内应力,改善表面质量,有利于镀层附着。同时,要确保模具温度均匀,避免因温度差异导致制品收缩不均。

    (三)改进模具设计与制造

    浇口和流道设计应保证熔体在模具内流动平稳、填充均匀。对于大型或复杂制品,可采用多点浇口,以减少熔体流动距离和压力损失。流道截面应采用圆形或梯形,以降低流动阻力。浇口位置应避开制品的重要表面和应力集中区域,避免因浇口附近的应力过大导致镀层起泡。

    排气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,模具内的气体若不能及时排出,会在制品表面形成气泡、烧焦等缺陷,影响镀层质量。在模具设计中,应在熔体最后填充到的位置、熔接痕处等设置排气槽,排气槽深度一般为 0.02 - 0.05mm,宽度为 5 - 10mm。同时,要确保排气槽通畅,避免堵塞。

    模具的表面光洁度也会影响制品表面质量,进而影响镀层附着。模具型腔表面应进行抛光处理,粗糙度 Ra 应控制在 0.8μm 以下,以保证制品表面光滑平整,减少镀层缺陷。

    (四)加强制品表面处理与清洁

    注塑后的制品表面可能会残留脱模剂、油污、灰尘等污染物,这些污染物会严重影响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力。因此,必须对制品进行严格的表面处理和清洁。

    首先,要控制脱模剂的使用,尽量减少脱模剂的用量,选择与 ABS 和电镀工艺兼容的脱模剂。对于需要电镀的制品,最好避免使用含硅的脱模剂,以免硅迁移到制品表面影响镀层附着。

    其次,要对制品进行化学清洗,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。常用的清洗方法有碱性清洗、溶剂清洗等。碱性清洗可采用 5% - 10% 的氢氧化钠溶液,在 60 - 80℃下浸泡 10 - 20 分钟,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;溶剂清洗可采用乙醇、异丙醇等有机溶剂,通过擦拭或超声清洗的方式去除表面油污。

    清洗后的制品要进行活化处理,以提高表面的亲水性和粗糙度,增强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力。常用的活化处理方法有铬酸氧化处理、火焰处理等。铬酸氧化处理可在制品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,增加表面粗糙度;火焰处理则通过高温使表面分子氧化,提高表面能。

    (五)进行有效的应力释放处理

    注塑成型后的 ABS 制品内部存在一定的内应力,内应力过大会导致镀层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起泡、脱落等问题。因此,必须对制品进行应力释放处理。

    退火处理是消除 ABS 制品内应力的有效方法。将制品放入烘箱中,在 60 - 80℃下保温 2 - 4 小时,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。退火温度不宜过高,以免影响制品的尺寸稳定性;冷却速度也应缓慢,避免产生新的内应力。

    对于大型或复杂制品,可采用阶梯式退火工艺,逐步提高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,以更有效地消除内应力。在退火过程中,要确保烘箱内温度均匀,避免制品局部过热。

    三、效果验证与持续改进

    在实施上述解决方案后,需对制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,验证镀层质量。可通过镀层附着力测试(如划格试验、弯曲试验等)检查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力,通过盐雾试验、湿热试验等评估镀层的耐腐蚀性。

    同时,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,记录原料批次、注塑工艺参数、模具状态等信息,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原因。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审核和优化,不断改进工艺和管理,持续提高电镀级 ABS 制品的质量稳定性。

    总之,避免电镀级 ABS 注塑成型制品镀层起泡脱落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从原料、工艺、模具、表面处理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。通过实施上述 5 大解决方案,并结合有效的质量检测和持续改进措施,企业可以显著提高镀层质量,降低生产成本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

    版权所有©东莞市伟才塑胶原料有限公司.保留一切权利.  备案号:粤ICP备2021046921号

    136524785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