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咨询热线
13652478534玻纤增强PC塑料(PC+GF)的拉伸强度主要取决于玻璃纤维的含量、纤维长度、界面结合强度以及基体树脂的性能。以下是具体数据及影响因素分析:
10%~30%玻纤含量:拉伸强度通常在 80~150 MPa 之间,具体表现如下:
10%玻纤:约80~100 MPa(比纯PC提升30%~50%)。
20%玻纤:约110~130 MPa(提升60%~80%)。
30%玻纤:可达140~150 MPa(提升100%以上)。
特殊改性配方(如偶联剂处理玻纤或高流动PC基体):部分高性能牌号可达 160 MPa 以上。
玻纤含量越高,增强效果越显著,但过量(如>40%)可能导致纤维团聚,反而降低强度。
均匀分散是关键,若纤维分布不均(如注塑时流向性差异),会导致各向异性(沿流动方向强度更高)。
长纤维(>1 mm)比短纤维(0.2~0.5 mm)更能有效传递应力,但加工难度大。
界面改性(如硅烷偶联剂处理)可提升玻纤与PC的粘结力,减少界面缺陷,强度提高10%~20%。
高粘度PC树脂对纤维的包裹性更好,但需平衡流动性(如低分子量PC可能导致纤维外露)。
材料 | 拉伸强度(MPa) | 特点 |
---|---|---|
纯PC | 55~75 | 高韧性但强度较低 |
玻纤增强PC(20%) | 110~130 | 强度显著提升,保持较高冲击性 |
玻纤增强PA66 | 120~180 | 更高强度,但吸湿后性能下降 |
碳纤维增强PC | 200~300 | 超高强度,但成本高昂 |
电子设备外壳(如笔记本中框):20%~30%玻纤含量,平衡强度与成本。
汽车结构件(如支架、连接器):需30%玻纤或长纤维增强,以承受高机械载荷。
玻纤增强PC的拉伸强度可通过调整纤维含量、优化界面结合、改进加工工艺提升至150 MPa以上,适用于对轻量化和高强度有要求的领域。具体选材时需结合成本、加工性及终端环境(如湿热条件可能影响界面性能)。
版权所有©东莞市伟才塑胶原料有限公司.保留一切权利. 备案号:粤ICP备2021046921号